为进一步促进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,解决村务监督力量薄弱、不会监督等问题,充分发挥村级纪检委员“前哨”作用,大马乡纪委不断强化工作措施,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运用监督力量,破解制约基层监督的实践难题,提升村级纪检委员履职能力,规范“小微权力”运行,让监督直达“神经末梢”。
健全机制,统筹村级监督力量。针对农村监督力量分散、合力不足、质效不高等问题,大马乡纪委制定出台《大马乡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向村(社区)延伸暂行办法》,把监督工作延伸到基层,加强与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有效衔接,建立建强村级“流动监察联络员”队伍,由村纪检委员兼任流动监察联络员,有效破解“无人监督”的问题。乡纪委明确监督人员职责定位,加强业务培训,定期听取工作汇报,不断提升村级监督水平,有效破解“不会监督”的问题,切实把监督挺在前面,把问题解决在“家门口”。
确责强能,加强村级有效监督。该乡纪委进一步与财政所贯通联动,同向发力,统筹各村监察联络员充分发挥“来自农村、熟悉群众、就近监督”优势,让其成为各村廉政监督的“流动探头”,对村级事务包括农村三资管理、重大事项审批、项目建设等“四议两公开”方面事项开展交叉监督,着力解决在日常监督过程中发现的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公开不规范、执行不到位的问题,及时向乡纪委报送工作台账、定期反馈监督工作情况,以“有效监督”摆脱“制度空转”,切实保障基层小微权力在群众的监督下依纪依法运行。
创新方法,探索监督协作片区。为使监督职能发挥得更加精准、更加全面,有效破解村级监督力量分散,大马乡有效整合乡纪委、村监督委员会力量,组建5个村级纪检监察协作片区,实行“乡纪委指导+村级纪检监察协作片区”机制,推动乡纪委与村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,打破原有“本村监委会只监督本村”监督格局,探索开展村务监督委员会交叉监督检查工作新模式,有效破解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在村内囿于人情“抹不开面”“拉不下脸”“不敢监督”的问题。以片区协作压茬推进各类专项监督,推动提升基层监督整体质效,构建上下联动、同向发力、一体推进的基层监督工作格局,真正将监督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,把监督的“毛细血管”延伸到乡村治理的每一个角落。
7月份以来,大马乡共派出“流动监察联络员”20余人次开展常态化交叉检查,对村干部在为民办事、落实惠民政策、项目实施等重点工作落实过程进行监督,规范21余万元财政资金使用流程,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监督难题,让权利在“阳光下运行”。(大马乡 刘媛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