口述人:殷克敬
个人简介:殷克敬,1928年出生,尉氏县南曹乡朱坡村人。1950年,同焦裕禄一起在省团校学习,学习结束后随焦裕禄回到尉氏县,被分配到大营区委工作。
2.严于律己,关爱群众
在门楼任乡的那段日子,我和焦裕禄经常到群众家里了解情况,宣传党的政策,发动群众与地主恶霸进行顽强的斗争。焦裕禄走街串巷,对群众嘘寒问暖,经常把“大爷大娘、大哥大嫂”挂在嘴边。
焦裕禄非常关心群众的疾苦,每逢刮风下雪,别人都往家里跑的时候,他却往外面跑。他带领工作队的成员,冒着风雪,顶着严寒,走东串西,专门找那些房子最破、最穷的人家,访查他们的疾苦,给他们送温暖送关怀。有一天,我和焦裕禄一块儿到寄王庄访贫问苦,村民王怪家里非常穷,一点儿粮食也没有了,焦裕禄就替他申请了救济粮款。在最后离开寄王庄的时候,王怪还和很多群众围在焦裕禄身边,王怪更是拉着焦裕禄的手,久久不愿意松开。
1951年夏天,我记得下了一场很大的雨,门楼任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汛情。那时候,焦裕禄经常带着人冒着雷雨,投入到当地的防汛救灾工作中,人经常泡在积水里。他经常带着乡干部到群众家里察看危房,做群众的转移工作。
我记得,那段时间的焦裕禄过得非常艰苦。举一个小例子,他脚上只有一双旧棉鞋,穿得时间长了,鞋跟和鞋帮就断开了,不跟脚了。焦裕禄就用两根麻绳,把鞋底和鞋帮一块儿绑到脚上。衣服穿烂了,他就打开自带的针线包,自己缝好补好,真正做到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。要是工作队其他人的衣服烂了,他也总是帮忙缝补好。
焦裕禄很受群众爱戴,在群众眼里他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像干部。“焦区长不像个当官的。”这句话是当地老百姓对焦裕禄的最高评价。但焦裕禄对我们工作队成员,要求是非常严格的。门楼任乡产大枣和花生,我们在那儿的时候,焦裕禄有个规定,任何人不准吃人家一颗枣,也不准吃老百姓一颗花生。
那时候正值冬天,天气很冷。当地群众秋天收了高粱后,都把高粱秆堆在街道两边。有些干部冻得受不了了,就开始打高粱秆的主意,就抱回去一些烤火取暖。焦裕禄知道后,严厉批评了他们,让他们及时把高粱秆还给了群众。
焦裕禄经常给困难群众打水喝。门楼任村小十字街有一口水井,有一些躲在暗处的土匪无赖,把枪炮弹药偷偷扔到井里去,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,村里的吃水井受到了污染。焦裕禄就安排人淘洗井水,费了好大一番功夫,扩了水井的口径,让井水重新清澈干净起来。
土改过程中,焦裕禄工作非常认真。在划定成分的时候,他不会冤枉任何人。一个人本身不是地主,就不能把他错划为地主,但焦裕禄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恶霸地主。群众都喜欢看他开会,听他讲话。他曾对
群众说:“父老乡亲们,从今往后,这天就是咱老百姓的天,这地就是咱老百姓的地,咱们都是国家的主人了!”